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00个字。

  《台阶》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阶》,作者李森祥。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样,这也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不过,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之爱,李森祥的《台阶》是写父之梦。朱自清的《背影》是真实的父亲,而李森祥的《台阶》是虚构的形象,它是一篇短篇小说。(板书)
  老师:大家看这幅台阶图画,给人一种沧桑的历史的感觉。世上只有妈妈好,写父亲的文章实在少。现在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这篇小说。
  按照我们的习惯,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原生态的带着青草气息的感受。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个词。
  学生:父亲刚开始时,虽然很贫苦,但是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为着家人,朝着目标去努力,但是实现了目标之后,感到很茫然,所以,我觉得追求梦想的过程是最幸福的。
  老师:同学们注意听,黄闵泽总结了一句话,追逐梦想的过程是最幸福的,快乐在追求的过程之中。说得非常好,谢谢。
  学生:我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父亲把台阶造好之后,就感到很茫然,人不能活在一种虚无的荣誉里,他应该活在当下,即使是很普通,很平凡,也没关系,人是重在精神而不是物质。
  老师:还记得巴金怎么说吗?我们不是单靠吃米而活着。这也是强调精神对于人的重要。但父亲为造台阶,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心血,是一种虚无的荣誉?一个普通农民,毕生的理想,就我所知,就是造房子,这不应说成虚无。
  学生:父亲把台阶造好之后,他还是一级一级的往下移,台阶象征着地位,但是,台阶高了,地位高了,父亲还是觉得地位低下,还是没有摆脱那种谦卑的心理。
  老师:总结几位同学的发言,大家觉得在父亲造好台阶之后,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史铁生有一句话: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精神支撑人的生命。
  学生:我觉得父亲很要强,他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宁愿付出自己的青春,等他梦想完成之后,他已经老了,不再年轻。
  学生:我的看法和前面几位同学也差不多。但是,虽然说父亲老了,父亲不再年轻,他追逐到梦想,似乎没有想象中的幸福,我还是觉得父亲应该快乐起来,文章不是写了父亲挑不动水,“我”可以帮父亲挑水,父亲的梦想“我”可以继续追求下去。
  老师:刚才陈雨晴和陈若思都提到一个意思,就是父亲老了,儿子能挑的是父亲的担子,父亲的梦儿子可以继续做,但是儿子能否真的继承父亲的梦想,能否理解父亲的心思,等会我们再来探讨。其他有没有哪位同学再补充。除了说感受,也可以交流交流文章的精彩之处,把你的发现与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我发现文章两处地方的描写很精彩。一个在第二十七段,“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里的破折号很形象地写出父亲的沧桑,背负着家庭压力,他快要哭出来但又不能,他是男人,是一家之主,他必须坚强,必须忍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