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10字。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凌宗伟
班级:通州市金沙中学初二(1)
(课前多媒体播放《我爱我的家》师生共同哼唱)
师:同学们,唱这首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温馨。
生:亲切。
…………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生:因为歌曲反映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
师:我们天天感受着家的温馨:这温馨在父母的关怀中,亲人的问候中,也在一家人的饭桌上,一家人的散步中……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再现了一家人的这种温馨。我们先来听一下课文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媒体播放《散步》朗读录音)
师:文中一家四口在散步时发生了怎样的事?
生: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而“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师:分歧怎么解决的?
生:“我”决定走大路,但“我”的母亲改变了注意走小路。
师:“我”为什么决定要走大路呢,母亲为什么又改变注意走小路了?
生:“我”觉得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而“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所以决定走大路;母亲因固有的舔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改变了走大路的想法,同意走小路。
师:很好!本文写了一个我们身边时常发生的故事,可我们就很少有人去写,原因何在?
生:因为太平常了,我们没去关注它!
师:对!作文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和积累,我们同样可以“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刚才我们在听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语句?
…………
师:没注意?没关系,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注意了:你最喜欢文中那一句,为什么?
(多媒体播放《散步》朗读录音)
师:记住:在听读的时候,及时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师: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然后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子来交流,好吗?
生:好!
生:我喜欢文中第二段,因为春天是生命力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师: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也很喜欢,因为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寒冬到老牛,死老人”。文中“今年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年老的人抵抗力差,挺不住寒冷的天气,像去年那场暴雪,使多少老人过世了。然而,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言语间,对春的期盼,对母亲顽强生命力的赞颂溢于言表。同学们觉得,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悟?
生:老师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感想自然比我们深刻。
师:对!学语文,我们不能就课文说课文,要自觉的联系生活,联系以往所学来思考。这样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深刻许多了。同学们想想看,这段中“春天总算来了!”还流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对春的期盼!
师:很好!我们以往所学的哪篇课文中对春的期盼,对春的到来的喜悦的文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段文字?
生(齐):朱自清的《春》 !
师:好!能背其中几段对春的期盼,对春的到来的喜悦的文字吗?
生:“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师:作者为什么要说“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而不用“挺”、不用“度”?
生:“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也写出了母亲顽强的生命力。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还有喜欢其它句子的吗?
生:我喜欢“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因为它使我们看到了小时候我们对父母的依赖,而老人们对年轻人也很依赖,我们一定要关心老人。
师:很好!我看到这句话,想起了我外公的一句话:“老侯,老侯,人老了,就变成候了”,意思是说人老了,需要年轻人像照顾孩子一样来照顾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