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30字。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精要词句赏析
《再别康桥》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领悟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并进行诵读训练。
教学整体设想:
1、体现“人本”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期达到“学生——教材——教师”三者的和谐统一。
2、文学鉴赏的过程必然会见仁见智,所以文学鉴赏课更应该把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带入课堂,既营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又突出学生的个性。
3、遵循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体现新诗教学的特点,重视意象的挖掘、情感的把握、语言的品味以及诵读的训练。
4、体现文学鉴赏课的特色,创设艺术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教师出示诗歌的课题和作者)
师:同学们第一次见到“再别康桥”这一标题会产生哪些疑问?
生:“康桥”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
生: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康桥”?
生:诗人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别”和“再别”康桥的?
生:诗人离开康桥时心情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有的问题我们马上就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能够解决,有的问题可能需要在课后继续探讨。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1、徐志摩及剑桥大学的图像资料。2、“康桥”的文字简介。3、关于“再”别康桥:1918年,诗人徐志摩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诗人离开“康桥”回国,临行时,诗人留给了“康桥”一首诗——《康桥,再会吧》,以倾诉自己的惜别之情。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心潮澎湃,在归国途中,诗人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写成了《再别康桥》。)
(教师布置和指导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学生自由读——指生读——推荐生读——教师范读——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品基调;
教师对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技巧给予及时指导;
教师帮助学生正音:荇、藻、溯)
二、品味鉴赏
师:同学们,“康桥”让诗人如此留恋,她一定美得迷人,诗中直接描绘“康桥”景色的诗节有哪些?
生:是诗的第2、3、4节。
师:请大家根据这些诗节的内容,再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请每一位同学都扛起自己的“摄像机”,到“康桥”去捕捉你认为最美的镜头,然后向大家介绍你的创意和镜头的内容。
生1:我拍摄的镜头里有夕阳的余晖,婀娜的杨柳,河床上绿油油的水草,河面上轻轻荡漾的涟漪。
师:这些画面太美了。
生2:我想先拍摄夕阳西下的全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