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60个字。

  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标
  一、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读并背诵全文。
  二、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力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着眼于学生想像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整体感知文意,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概述桃花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今天,让我们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积累材料中的一些文言字词。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1)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