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20个字。本资源主要从理论支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设计地、学导练等方法进行设计,特别适用于教师上课。
第十课《社戏》
【理论支持】
设计本课时,遵循语文高效课堂设计基本理念,注重指导和启发,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的活动。本着这样的理念,运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情境下,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知识。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社戏》课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体会细腻的心理描写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
3.感受农村老人、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他们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我”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农村老人孩子身上的淳朴、善良的品质。
2.学生自己完成课前预习题。
3.搜集与课文相关或相近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2。点评预习
(1)各小组互批,共同纠偏解疑。
(2)各小组推荐搜集的相关文章的题目和作者。
(3)老师集中点评预习。
3。自主阅读
(1)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幻灯片】
①回忆的十一二岁那次看社戏的经历,由那几个时间段组成,并概括各个时间段的主要内容。
②为何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这部分省略掉对后文有影响吗?
③看戏前的波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这部分看小伙伴们有什么品质?
(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出示幻灯片】
批注要点
1.重点词语用框框线。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
(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4.小组合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