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210字。
2. 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
3 山行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这首诗写山行所见秋天景色,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诗人的高怀逸志,英气豪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4.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
3山行(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领入诗。教师可以用以下导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入诗:
同学们,从现在起,让我们走进了《秋日撷英》这个单元吧。“撷”,是摘取之意,“撷英”就是采择精华的意思。“秋日撷英”的意思就是采择秋天的精华之意啊。
秋,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萧条的季节。因此,倾听大自然中“秋“的絮语,你可能会像《秋词》的作者刘禹锡那样,有一种“秋日胜春朝”的感觉,也可能会像《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那样,有一种“断肠人”的感觉,当然也可能有和毛泽东一样“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感觉。这是因为,“秋”的丰富语义和秋天的多样物候特征,能使人产生多重的联想。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山行》这一课。
2.走进作者,了解常识。
杜牧(803~852)简介
范仲淹(969—1052)简介
词牌和词牌名简介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录音诵读或教师范读《山行》及范仲淹的两首词《渔家傲》《苏幕遮》。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琅琅上口。
(3)同桌互读、评读。
(4)指名读诗。学生从语速、语调、重音、感情四个方面作出评价。师重点指导“生”“斜”。
(5)齐读全诗。
(6)四人小组合作,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7)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8)教师小结三首诗的诗意:(略)
(9)全班齐读三首诗。
4.布置作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