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00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
  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古诗词的能力
  2、掌握本词的主旨和哲理句,并背诵本词。
  3、记忆有关月的古诗词。
  三、 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中秋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畏挫折的处事心态。
  教学重点:把握理解本词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现实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所展示的旷达情怀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两分钟)
  显示:猜一猜
  老师: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老师形容的是什么事物呢?他有时圆圆悬夜空,有时弯弯挂树梢,有时悄悄躲不见,有时光环似玉盘,这是什么呢?
  学生:月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苏轼的《水调歌头》。
  老师: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什么?
  学生:词牌名
  二.作者介绍 
  1、作者
  老师:
  对于苏轼,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吧!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浣溪沙》。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他眼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呢?
  学生:……
  老师: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自己眼中的苏轼!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眼中的苏轼。
  显示:
  苏轼(1037 - 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善画竹木怪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