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00字。

  《归园田居》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情感目标: 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意思。2、赏析重点诗句。3、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4、了解田园诗的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陶渊明田园诗的“五美”:结构美,田园美,意境美,人格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4、采取课前分组分专题收集资料,课堂各小组展示成果,同学质疑,师生共同研究的方法。
  【教学设想】
  1、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
  2、本诗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理解难度较大。因此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多结合学生在初中所学的陶渊明的作品和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力求深入浅出,充满诗情画意。
  3、课堂拓展活动:开展陶渊明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善于思考和探究,并把研究结果写成规范的小论文。
  4、课时安排:两课时
  【布置预习】
  1、熟读《归园田居》,争取背诵。
  2、找出生字词,表注读音。
  3、逐句抄写并翻译诗歌。
  4、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收集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知人论世(老师结合课件介绍):陶渊明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  。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这是一个动荡、黑暗的年代。但他早期怀着匡扶救世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曾历任小官。但终不得志,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时隐时仕。最后对官场彻底失望,遂隐居归耕于园田。创作了大量介绍和赞美田园生活的诗歌。
  2、师生一起回顾和背诵以往学过的作品:《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总结这些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正是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代表作。同学们要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陶渊明田园诗的“五美”:结构美,田园美,意境美,人格美,语言美。
  二 分析诗歌,明确主旨
  1.齐读诗歌,纠正字音。 羁 jī 荫yìn  暧ài 墟 xū 樊fán
  2.老师逐句读诗歌,让一个学生翻译,其他学生看练习本,掌握诗歌意思。
  3.请学生列结构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