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1张。含教学详案1份,学案1份,约3400个字。

  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预案
  授课教师:王超伟
  时间:11月30日上午第3节地点:连江四中八年⑴班
  教学目标:
  ⑴默读全文,提取关键性语句,理解课文清晰的条理;
  ⑵重点研读,评点描述性词语,品味课文准确的语言;
  ⑶盘点收获,留心身边的现象,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教学难点:
  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一、导入新课
  ⑴读一读:这是戴巴棣的科学诗节选,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⑵猜一猜:根据这个片段,请大家猜一猜这首诗的题目。(你的依据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作者是著名的气象学、地理学家竺可桢。(出示课件)这是一篇说明物候(板书)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的文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丰富科学知识,理解并掌握课文生动而有条理的说明语言。
  二、新课教学
  ⑴解题,说“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介绍物候知识的,标题不用“物候”,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说明。
  备课资料:
  第2自然段结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开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什么叫物候?)”其中“这些自然现象”指代“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物候——自然现象——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大自然的语言
  综合上述两句,不难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
  ⑵品读,揣摩准确的语言;
  ①文章开头,人们一般主张开门见山,不提倡拐弯抹角。可本文开篇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偏偏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这是为什么?这与介绍物候知识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注意抓住关键性语句理解。
  补充资料: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引出生动性并板书)
  备课资料:
  第2自然段“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