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有教学设计,约3430个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两者结合起来理解,语文教学应植根于“文本”,应“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本课教学设计以“走进文本,拥抱生活”为主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将主体教学流程分为“今昔罗布泊——悲剧谁之过——一错怎再错——我能做什么”四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旨在让学生走进文本,将昔日罗布泊和今日罗布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二个板块是在前面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后,帮助学生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一错怎再错”是对前面两个板块的拓展,让学生明白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最后让学生立足身边的环境问题,设计行动方案,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环境,将“环保”意识在活动中自然地根植于学生的脑中。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比较今昔罗布泊的不同,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3、品味语言,揣摩文意,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联系现实,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揣摩文意,理解作者强烈的环境忧患意识。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上所发生的事情吗?(北京沙尘暴,西南旱灾)。
师深情导入:那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沙尘、那因干旱而龟裂的土地,那定
格在干土中的生命……当大自然向我们发出警告,环境告急,生命告急。而
就在40年前,大自然曾给过我们一个严重的警告,那就是罗布泊的生态悲
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岗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品读:今昔罗布泊
师:请齐读课题,你从题目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生:交流、发言。
师:(归纳)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湖泊,现在却消逝了。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题,明确:哀伤、惋惜。请再读课题。
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这曾是一座怎样的仙湖?现在它怎么样了?为什么消逝了?(师提醒:一边
读一边做好圈点勾画)
1、曾经的仙湖(出示图片)
师:这曾是一座怎样的仙湖?
生:速读教材,整体感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