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90个字。

  初中语文行路难
  教材: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内容。
  2、 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品味、赏析诗歌。
  3、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了解诗歌背景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诗中个别语句的疏通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1、有这样一个人,他年少而有大志,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离开家乡,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得到翰林之职,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离京,他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感受下诗人李白的情感旅程。
  3、 简介文学常识,介绍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
  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补充: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国家安危,热爱祖国
  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
  一、一读古诗,正确流利诵读。
  ①、教师范读,学生对照注释解决生字读音及句子的停顿。
  ②、学生自由读。
  ③、点名读,师生互动指导纠正。
  ④、学生齐读。
  二、二读全诗,疏通大意,了解内容。
  ①、学生对照注释及相关资料,自由疏通。
  ②、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③、教师质疑,探究。
  三、三读全诗,品味诗歌,感悟情感。
  教师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①、同学们,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请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呢?
  明确:(前途未卜,奸臣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慨,忧郁呢?
  明确:(停、投、拔、顾)
  ③、请学生自由赏析“停”“投”“拔”“顾”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