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大连市第七十九中学 杨丽君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愁了老师,难了学生。对此,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到它的主要症结所在:一是老师先入为主,主观命题,难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体验,这使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地位,抑制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二是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缺少足够的词汇积累,限制了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积极倡导的“自主写作”,这无疑是弥补“被动写作”缺陷的良方。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的老师单纯追求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出“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致使许多学生生造出一些浮躁、空泛的作文。这有悖于“新课标”的“自主写作”积极的引导作用。毕竟学生的认识能力、社会经历、情感体验有限;当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素材枯竭后,难免陷入新的假、大、空的窠臼。因此,在为学生架设放飞自我的写作平台的同时,还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性,为学生创设激发创意、生发灵感的生动情境,提供利于撷取素材的较大空间。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的同时,选取那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学篇章及其精心选入《语文》课本的优秀作品,引导他们进入文本所创设的广阔情境之中,用他们的情感和感受去同文本沟通,体验和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意义和深邃意蕴,从而促使学生提起笔来。在学生再创作中,文本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词语库,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词可用,自然不会再怕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