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30字。

  楚辞•渔父
  屈原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章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文体的特点。
  2. 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3. 了解传统诗词中的渔父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教学重、难点
  1. 文章的文学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文中所体现的古人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过程
  一、导入: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楚辞》:
  1、诗体名。战国时兴起于楚国。其名最早见于两汉前期。是 源于江淮流域的歌谣,受到北方《诗经》的影响。主要作者是屈原。他所作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奠定了该诗体的文学地位。
  2、诗总集。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注释。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三百七十三句,近二千五百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前半篇回溯以往历史,叙述自己的家世、品质、修养、抱负以及政治上的遭遇,表达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的品格;后半篇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反映出热爱楚国、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精神。诗中驰骋想象绚烂多彩,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诗经》并称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作者介绍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先是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佞臣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用欺骗手法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发现上当后,大举发兵攻秦。可是,丹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并丧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受命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果。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国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陷入困境。大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