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740个字。

  《繁星》《春水》
  linchunhua
  粗识作品
  星星——
  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
  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你读过这样篇幅短小却蕴涵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繁星》和《春水》是姊妹篇,均创作于1923年,最早发表于《晨报副刊》上,其中《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
  《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冰心在当时大约不会想到,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五四"以来"小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它所体现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这些小诗以真实简练的文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在霎那间对于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情思的变迁。它们和冰心的小诗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闪烁在新诗发展的路途上。
  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祖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出生于福州隆普营(现名隆普巷),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出生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其父谢葆璋是一个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其母杨福慈是一位极有文化修养的女性。冰心从小喜欢读书识字,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这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18年中学毕业后,冰心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参加这一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创作。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之后又发表了极具影响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并加人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同一时期她创作的小诗《繁星》《春水》一问世,就引起了文坛的反响,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发展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8月,冰心赴美留学。沿途的见闻,去国的心境,客居的情思,异国的趣事,以及后来回国时的欢悦,都成了她早期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的内容。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
  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以"男士"为笔名,写了一组以妇女为题材的散文,结集为《关于女人》。1946年赴日,在东京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1951年回国后,一面热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面继续从事创作。先后出版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除创作外;还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走进作品
  《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其中《繁星》收短诗164首,《春水》收短诗182首。它们都是作者"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是"零碎的思想"的汇集。这些诗从特殊的侧面传播了"五四"思想开放的自由空气。"爱的哲学"是这两部诗集的核心,赞美母爱,赞美童真,歌颂自然,探索人生,是这两部诗集的主旋律。
  这两部诗集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对无私母爱的赞颂
  在这两部诗集里,冰心用最炽烈的语言沤歌母亲,赞美母爱。
  在冰心的心目中,"母亲"是大写的人,"母爱"是崇高的、无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