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20字。
《沁园春•长沙》教案
一、 课题:《沁园春•长沙》
二、 年级和班级:高中模拟班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会读会写会用。
2.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3.掌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学会分析其他诗歌意象的方法,对意象有初步概念。
2.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三)、情感培养目标:
1.把握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壮志。
2.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1.体会关键字的含义和作用。构建出文章的美丽风景图。如:“看”,“忆”。
2.体会关键句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的豪迈。如:“谁主沉浮?”,“浪遏飞舟?”。
教学难点:
1.鉴赏这首词的优美意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1.通过诵读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品味词的优美。
2.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理解词的主题思想。
3.通过暗示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六、教学时数:二课时。
七、教学用具:课本、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提示:1.自己试着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感情。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征,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春天是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夏天是赤日炎炎,热情奔放的。那么秋天呢?(同学们谈自己的感受)
古时以秋为题材的诗可谓数不胜数。有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凉之秋;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凄苦之秋,那么在毛泽东笔下,“独立寒秋”又是怎样的一种胸怀呢?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沁园春•长沙》来看看毛泽东写的什么样的景,抒的什么样的情?
(讲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有针对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
1.文题解读
介绍词牌名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沁园春》属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词牌最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这里的“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词的常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起初是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他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