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80个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7课
  《郭沫若诗两首》之《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虽然体裁多样,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我们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和《静夜》都是抒情诗,收入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诗人并不在于具体地描绘现实,而是抒写对美好未来的理想,以唤醒人们对不合理的现实世界的不满。那时,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面对国内黑暗的现实,他对“五四”以后祖国的美好憧憬归于破灭,陷入了“深沉的苦闷”,《星空》中虽然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对未来开拓者近代劳工的期望,但大多数篇章中失望感伤的情绪占据着主导地位。由过去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热情,变成了对缥缈的星空的探索,悲观的色彩胜过了乐观的色彩,而这一切都是“五四”运动后的低潮在诗人身上的投影。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在诗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二)、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和新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能力目标
  (1)理解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联想、想象、创新能力。
  (2)感受诗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初步培养诗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渴望追求光明的理想,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像和创新的能力。
  (2)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诗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初步培养诗歌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像和创新能力。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为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目标导学法:在上课之初就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有方向地学习。
  (二)诵读品味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尤其注重朗读。本文为现代诗歌,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因此我将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并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可由教师配乐同学生集体朗读、个别学生朗读、品听配乐朗读、师生再次配乐朗读等。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诗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从而理解诗的内在思想涵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