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法指导探实
韶关一中 何惠英
美妙的琴声是演奏者与精美琴弦共同“创造”出来的。教学效果的优劣
也同样地取决于教与学这一对矛盾是否和谐统一,要想使教学取得高效,务
必搞好教法于学法的同步改革。多年来,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就在于以量的
积累代替质的飞跃,其结果是教师辛苦、学生疲劳、成绩不明显。改变这种
现状,教师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以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研究教法,注重学法
指 导。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法”,才能促使学生积极、
主动、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
一、转变观念,确立语文教学新起点。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
生学”。教学生学就是“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
的责任”。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活动,又是在教师组织指导
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积极发展的认识活动。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不
能获取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理想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
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二者和谐完美的统一。开展学法指导,要求教
师潜心研究“学法”、“教法”,使“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改革,
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当好学生的引路
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至关重要的观念。
另外,学生的学习常常带有盲目性、缺乏自觉性。有的茫然不知从何下
手,抓不住规律,有时又死钻一点,不顾全局,在枝节问题上耗费精力;还
有的学生养成“重作业轻温习、重分数轻能力、重模仿轻思考”的被动局面;
更多的学生的学习仍是处在家长、教师督促下的被动学习,学习成了一种以
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消极活动。开展学法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学习观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在教
学活动中操学习主动权,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可见,教师由“教学生”更
新为“教学生学”确是一个艰难的飞跃。对学生而言,从习惯于教师的“送
来”更新为自己“拿来”,同样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认识,要靠教师
花大力气去引导和提高。因此,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立足于“授人以鱼”
转移为“授人以渔”,以教师的导学积极性带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是语文
教学的新起点。当前,作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转移起点,在教学中重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