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40个字。

  全国中小学“教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þ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第4—5页
  (2)搜索古诗词中描写思乡的诗句
  二、教学课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乡愁的。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乡愁》
  内容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学情分析:家乡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小学,中学都是在自己家乡的学校学习,很少有机会离开家乡,因此对思乡的认识大都来自于文本或电视电影,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导入。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2、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模式及方法
  朗诵吟咏——放飞想象——品味感悟
  诵读法、启法式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描写思乡之情的名句或图片。
  2、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根据课标精神和本课的课型特点,针对中年级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读自悟法。教学时,以朗读作为重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放钢琴曲《思乡》
  百度音乐盒:http://webdisk.yyjxkj.com/dllc/窗外/0001.mp3
  引入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思乡之情的名诗
  李白静夜思百度http://wen.com/view/fe852c6e58fafab069dc029e.html
  马致远天净沙百度http://wen.com/view/e7c4f4ffc8d376eeaeaa31f6.html
  导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深秋是个让人伤感的季节,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在他们人生的秋天,依然远离故园的时候,会产生浓浓的乡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二十一岁离开家乡,六十四岁才还乡。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三、走进作品
  (一)、朗读吟诵
  诗歌重在朗读,那么朗读诗歌应该注意: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读
  请大家融入作品带着感情读起来。
  1、生自由朗读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余光中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现在,让我们听录音,感受诗人那绵绵的思念,柔美的哀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