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30个字。

  22、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积累文言词汇,疏通全文。
  【自主学习】
  1、导入新课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陪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尼克松:每天有多少人过桥?周恩来: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
  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2、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3、你能读准它们吗?请给下列字注音:
  雎()怫()跣()抢()
  祲()缟()傀()挠()
  4、小组分角色范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合作探究】
  1、疏通文意
  (1)内容: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方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依托文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个别语句及文言活用现象,教师点拨。
  (3)要求:15分钟翻译完课文(按成语接龙顺序进行,读一句,译一句)。
  ○1小组派代表翻译课文,注意程序。
  ○2如果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举手更正。
  ○3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对以下字词的理解产生偏差

  2、合作交流: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第一段。
  安陵君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秦王不说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