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70个字。

  社戏
  盱眙县第一中学刘立江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童年是人生最纯洁的一方净土,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回忆起童年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更能体会到那段时光的纯真和美好。一方净土,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古往今来,总会有一些高尚的灵魂用心向我们浅唱低吟,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亲吻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儿时的鲁迅,回到浙江绍兴,回到平桥村,回到幸福的童年,去体会他在童年所感受到的美吧!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  不惮(   )  行辈(   )   怠慢(   )  撺掇(   )  惹眼(   ) 
  凫水(   )  悠扬(   )  家眷(   )   潺潺(   )  絮叨(   )  皎洁(   )
  2.常识简介:
  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
  (2)背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由看一篇“谈中国戏”的文章而回忆起小时候看过的社戏。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第一人称的作用: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3.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归纳:
  (1)本篇文章主要叙写了什么样的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
  (2)文章的题目叫“社戏”,文章叙写了哪些事情,《社戏》主要写“我”和一群农家小朋友看社戏的情形,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了不少与看戏无关的事,这些是否必要?
  【明确】
  看戏前:随母归省——乡间生活——平桥乐事
  看戏中: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观戏——归航偷豆(详写)
  看戏后:公公送豆
  【小结】本文的中心是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
  (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明确】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