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3420字。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评估试卷(能力提高)
  考试用时: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充满时代性的诗学阐释
  袁济喜
  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评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翻开我们今天所见的《论语》,以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经常用《诗经》来教育学生,与学生讨论人生、政治与文学诸多问题。著名学者与文人朱自清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版过一本书叫做《诗言志辨》,其中详细地谈到了《诗经》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中,成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后来,八十年代的裴斐先生曾写过《诗缘情辨》,认为诗学之核心乃是诗缘情,可以与诗言志互证。这一观念同样在当时的文化界引起过广泛的影响。此后,中国诗学与文论一直成为人文学科的热门,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诗学,与其他民族的诗学相比,更具有人文的蕴涵,它融宗教、人文于一体,其中深藏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感性与知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体。《文心雕龙•风骨篇》云:“《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中国古代的诗学既有今天所说的文学的因素,更有民族文化的特质。明乎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秦汉之前,六经以《诗经》为首。其实,即使在秦汉之后,《诗》学也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在诗经精神中,还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闻一多先生写过《神话与诗》,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释《诗经》,探索中华文化的玄奥,从而打破了单一的经学路径。我自己在九十年代也写了专著《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对于“诗可以兴”的命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越发感到中国诗学中的玄机很深。随着近几年西方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诗学融入中国学术界,关于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之特质的探索更是成为多学科互融的焦点所在。
  ……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其他民族的诗学,不具有人文的蕴含,也不能体现他们民族的精气神,远远不如中国的诗学。
  B.《诗经》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中国学术界的多个学科都可以对其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特质进行探索。
  C.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为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奠定了基础。
  D.将新出土的文献与传世经典互相融会贯通,正确评估二者的价值,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诗学研究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解析:“其他民族的诗学,不具有人文的蕴含,也不能体现他们民族的精气神”错误,从第二段第一句话可以找到依据,这里只是说中国古代诗学比其他民族的诗学更具有这些方面的特点。B项从第二段最后三句可以推知。C项从最后一段“随着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在中国诗学领域,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一句可以推知。D项,从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话可以推知。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