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00个字。

  1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写法。
  学习重点:
  1、文言字词的积累与课文背诵。
  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
  1、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自主预习案】
  一、预习检测
  导入: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1.孟子,名,字,战国时期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被称为“”,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2.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⑵呼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二者不可得兼(兼:)
  ⑵故不为苟得也(得:)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⑷故患有所不避也(故:)
  ⑸贤者能勿丧耳(丧:)
  ⑹蹴尔而与之(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可以从读音、节奏、重音、流畅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
  【课内探究案】
  一、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