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有教案,约2980个字。
《我的母亲》教案(2课时)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一、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是青末贡生,母亲冯顺弟比其父小30岁,是一个乡村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就病故了。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遗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无以替代的影响。
二、检查预习并学习新课。
(一)词语的意思你掌握了吗?
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shù)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又为我舔病眼。(责罚严厉,深爱慈祥。)
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平静处理,不露怒色。(能忍能让,善良宽容。)
受嫂子的气时只是忍着,忍无可忍时,以哭解忧。(宽厚容忍,仁慈温和。)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毫不让步,捍卫名誉。(正直刚烈,自尊自强。)
3 、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概括: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宽容;对大事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4、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文章里是怎样说的?
(文中最后一节“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