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6道题,约5240个字。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手臂bèī 疟子yào 锐不可当dāng B、蹿红cuàn 提防tí 负隅顽抗yǘ
C、绥靖jìng 歼灭qiān 高屋建瓴líng D、蜿蜒wān 吆喝yāo张皇失措huáng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溃退 杀戮 响彻云宵 B、鞠躬 瓦砾 富丽堂皇
C、建忘 阻遏 眼花嘹乱 D、泻气 箱箧 月明风青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诺贝尔创立的“互译法”却鲜为人知。
B、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之行树立了中华民族同脉同宗,团结奋进的里程碑,这让孤芳自赏的“台独”分子陈水扁异常烦恼。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他孜孜不倦的工作,希望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7.按课文原文填空。(5分)
①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花园,一()水池,一()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②一()诗,一()合唱,一()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③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 ,饰以 ,饰以 ,饰以 ……
8.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4分)
孤零零 笑嘻嘻 赤裸裸颤巍巍
①他们手挽手, 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 的爱……
③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 地走了。
④那个苏联人 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