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
教学目的
一、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借前朝“治世”时的殃民故事,加以浪漫主义的幻想、虚构,来揭露“康熙盛世”的黑暗现实。
二、掌握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跌宕有姿的特点。
三、学习本文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的写法。
四、掌握本课的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正确意译。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
2.掌握本文的情节特点。
3.理解故事喜剧结尾的意义。
4.理解篇末评论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提供材料
教学设想:
一、课文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但语言较浅近,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提示、注释,查阅词典,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编写情节提纲。
二、为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引一则跟它相类的野史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同旨异体的文章,并进一步把握《促织》的题旨。
三、《促织》的结尾,历来有争议,通过讨论,求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画鬼画狐高人一筹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副对联写的是谁?他的代表作?
对联写的是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二、解题
1、 介绍作者
(省略579字)
2、介绍作品
(省略641字)
三、检查预习,疏通文意
疏通——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疏通上。
让学生分别指出文中一些文言语言现象。
1、 通假字。
如:直—值;而—尔;被—披;裁—才;翼—翌。
2、词类活用。
属意动用法的如:“成然之”中的“然”;“成以其小, 劣之”中的“劣”。
属使动用法的如:“昂其直”中的“昂”;“辄倾数家之产”中的“倾”。
名词作动词的有:“细疏其能”中的“疏”;“仙有鸡犬”中的“仙”。
形容词作动词的有“欲媚上官”中的“媚”;“近抚之”中的“近”。
名词用作状语的有“得佳者笼养之”中的“笼”。
3、各类省略句。
如“( )遽扑之,( )入( )石穴中。( )掭以尖草,( )不出;( )以筒水灌之,( )始出,( )极俊健。( )逐( )而得之”。
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于”省略等现象。
4、各类倒装句式。
如介词结构后置(例:“问者爇香于鼎”;“覆之以掌”);宾语后置句(例:“村中少年好事者”)
以上仅是举些大概,此外文中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被动句式、各类文言固定句式都可找到大量实例,进行归类、疏通。
5、翻译句子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