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古诗意象的文化内涵
无为蜀山中学    与地方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说到古诗语言的暗示性,言之“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文中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由此我们想到了古诗中较多地保留了前代诗人运用过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而赋予特定的文化涵义,形成特定的意象。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情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特有的文化内涵。
     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古典诗歌中有些事物既是环境刻画,但同时又被用来隐晦地表达情感,而某些事物还历代相沿成习,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一些承袭性的审美习惯,以致形成一些“套路”。下面举例来谈:
    1、送别诗、思乡诗是古诗中常有的,写送别和思乡之情所借之物经常有:柳(杨柳、折柳)、梅(梅花、残梅、折梅)、草(芳草、青草)、残月、烟波、长亭、关山等。如:
    ①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③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⑤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这些意象内涵固定,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固定的意义,会对鉴赏带来很大的益处。在高考中,对意象的鉴赏已成为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鉴赏古诗应从意象入手,然后分析意境,进而感悟诗情诗意。
    2、长期羁旅在外的游子,漂泊他乡,融景生情,诗人们常借之物有:西风、秋风、夕阳、残照、钟声、芦管等。如:
      ①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②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④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些诗句大家耳熟能详,情感明显,每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月光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古人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情。这样的意象常见诗句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