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90个字。
《故乡》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杨聪
【教学目标】
1、以“变”为着眼点品味语言、评析人物。
2、以“走”为着重点探讨主题。
【教学建议】
根据王荣生博士的“定篇”理论(把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详见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论基础》),《故乡》应该作为“定篇”来教学,即当作民族文化的经典来学习。因此在教学时不宜把“读写知识”“读写结合”设为教学重点,更不宜在课文阅读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肖像描写的模仿写作训练,因为这样既破坏了阅读感知的整体性、连贯性,又让学生步入急功近利、注重描写技巧而忽略思想内涵的歧途。
【教学过程】
一、探讨《故乡》人物形象之“变”
1、是什么:
⑴纵向变化:
①闰土命运变化:
小英雄──木偶人。
②杨二嫂命运变化:
豆腐西施──细脚伶仃的圆规。
③“我”的命运变化:
好奇的少爷──辛苦展转地生活。
⑵横向变化:(人物间关系的变化)
①杨二嫂与闰土:
絮絮不止的杨二嫂──只是摇头的闰土;顺手牵羊、嫁祸栽赃的杨二嫂──实实在在的闰土。
②“我”与闰土:
迅哥儿──老爷;无话不谈──我也说不出话;无穷无尽的希奇、新鲜的事──默默地吸烟、谈些闲天。
③“我”与杨二嫂:
无话可说的交谈。
(解说:要求学生找出相关描写,体验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读读议议中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自身形象变了,变得令人心酸;人物间关系变了,变得冷酷无情。)
2、为什么:
艰涩的世道和凄苦的人情。
3、揭示了什么:
精神故乡的失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