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有教学设计,约4770个字。
《鱼我所欲也》教案(2课时)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①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②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③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①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
②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听读、默读、齐读、精读等)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②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一、导语设计
(一)课后学生查找有关“舍生取义”的格言、事例,课前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
教师备案:
1、有关“舍生取义”的格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
2、有关“舍生取义”的格言、事例
①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将敌人引入深山,全力抗敌,弹尽粮绝,跳崖自尽。
②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③苏武牧羊: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④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