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10字。
《长亭送别》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刘 亚 时间:2014年9月12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常识、作者以及《西厢记》。(知识目标)
2、体会莺莺的离愁别恨,品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能力目标)
3、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德育目标)
重点、难点
1、抓住意象,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分析崔莺莺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元杂剧常识、作者以及《西厢记》。
自主预习
1、巩固复习(知识链接):
(1)杂剧知识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个别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也叫“介”)。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等。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
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曲调:噪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怅雄壮”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
⑵《西相记》的演变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