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0个字。
19.范进中举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重点: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描写。领会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吴敬梓,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 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 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了很高评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ɡ) 醺醺(xūn)
行事(hánɡ) 长亲(zhǎnɡ) 腆着(tiǎn) 绾结(wǎn)
桑梓(zǐ) 轩敞(xuān) 锭子(dìnɡ) 拙病(zhuō)
3.解释下列词语。
带挈: 提携。
唯唯连声: 连声答应。
万贯家私: 大量的家财。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为一贯。
拙病: 奇怪的病。
桑梓: 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代称家乡。
4.阅读课文,填写下列“台阶”图。
问题一:你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范进穷困寒酸的生活。
后一部分(第3~12段):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和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问题二:文中有哪些地方能表现中举前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