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60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书本彩页部分的“近春园荷塘”,这是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地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周敦颐却独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描写同一事物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独特情感!
二、简介作者
【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以前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明确】: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因“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而被毛泽东高度赞扬——认为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