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声 同步课件+教学资源+课时作业:
六国论.ppt
阿房宫赋.ppt
阿房宫赋教学资源链接.doc
阿房宫赋课时作业.doc
六国论教学资源链接.doc
六国论课时作业.doc
千古江山.ppt
千古江山教学资源链接.doc
千古江山课时作业.doc
永志不忘.ppt
永志不忘教学资源链接.doc
永志不忘课时作业.doc
【教学设想】
本文来自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个专题有三个版块:“后人之鉴”、“千古江山”、“永志不忘”。这个专题的教材主要是文言散文和宋词,基础知识教学上,主要是积累文言知识,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人文教学上,主要是通过历史文本的阅读,领会历史人物的感慨,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豪情壮志,探寻历史中今天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文体常识,加深印象。
2.读懂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句基础知识。
3.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学会对历史的思考,借史讽今。
4.会背诵课文,会翻译句子。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复习文体知识,了解有关背景,朗读课文,积累字词,解决部分疑难。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复习文体知识——赋(以前学过《赤壁赋》)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
……
一、基础巩固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贿赂(lù) 骊山(lì) 妃嫔媵嫱(pín)
B.摽掠(piāo) 逦迤(yǐ) 鼎铛玉石(dānɡ)
C.呕哑(ōu) 囷囷(qūn) 直栏横槛(kǎn)
D.雨霁(jì) 杳然(yǎo) 架梁之椽(chuán)
【解析】 A项,“骊”应读lí;B项,“铛”应读chēnɡ;C项,“槛”应读jiàn。
【答案】 D
2.对下列两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解析】 ①第一个“之”字是代词,第二个“之”字是助词。②第一个“而”字表转折,第二个“而”字表递进。
【答案】 B
★3.(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3题第1问)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B.①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②多于市人之言语
C.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②用之如泥沙
D.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解析】 A项,①钩心斗角:古义指古代建筑式样;②气候:古义指天气情况。B项,①一旦:古今相同;②言
……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二、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论证的方法。
2.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朝廷赂契丹辽、西夏之不当。
三、情感目标
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与时俱进精神。
四、教学重点
诵读研读,学会通过文来理解言的方法;举一反三,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文章“改造史例、为文造势、为文造情”的史论笔法。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投影战国形势图,解题“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是论六国,文章旨在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读,引导学生从文本寻找六国灭亡的原因。
三、根据所掌握资料,审视并质疑苏洵论据及观点的真实性。
1.下面我们来做几道抢答题,希望能为大家的继续质疑提供论据。幻灯出示有关资料。
2.在掌握的新论据面前,你会对文中的哪些说法表示怀疑?请认真研读第三、四段,分小组讨论,结合全文,对有关论据和观点进行质疑。
四、引导学生探究: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和日渐强大的秦国,六国如何能够避免灭亡的命运?苏洵提出了怎样的方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②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①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①盖失强援,理固宜然②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解析】 A项,犹:①好像;②还,仍然。B项,始:①开始,当初;②才。C项,固:本来,当然。D项,完:①保全;②完好。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解析】 A项,或:代词,有人/副词,或许、也许。B项,而: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可是。C项,“固”意义相同,都是“本来”的意思。D项,以:连词,表目的,这才/连词,表结果,因
……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两词内容,进而了解怀古词的特征和一般写法。
2.能力培养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词作意象的把握
2.两首词的情感特征及其表现手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导语: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两个古诗词名句。老师背上句,大家接下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它们分别是谁写的?后人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合称什么?(板书“苏辛”)大家知道为什么把他们合称?(他们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毫无疑问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有人又评价辛弃疾:“辛稼轩,词中之龙也。”今天,两位词坛高手都拿出他们最得意的词作作一番“龙虎斗”,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好“裁判”。(板书课题)
二、引导感知
(一)了解作家
教师启发:现在是运动员上场。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苏轼?了解和明确: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次被贬。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纶巾(lún) 强虏(lǔ) 酹江月(lèi)
B.舞榭(xiè) 故垒(lěi) 狼居胥(xū)
C.华发(huá) 浪淘尽(táo) 巷陌(mò)
D.元嘉(jiǎ) 拍岸(pāi) 金戈(ɡē)
【解析】 A项,“纶”应读“ɡuān”;C项,“华”应读“huā”;D项,“嘉”应读“jiā”。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忍顾鹊桥归路赢得仓皇北顾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大江东去
D.千古凭高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析】 A项,顾:均指“回头看”;B项,风流:杰出,英俊有才华/繁华的景象;C项,江:一般的河流/特指长江;D项,凭:登/靠。
【答案】 A
3.下列加点词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中的“灰”和“烟”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解析】 B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B
4.从词的风格流派来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
落 日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3.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4.尝试写新闻。
二、教学重难点
见教学目标2、3。
三、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尝试完成课后习题。
2.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绶带(shòu) 舷梯(xuán) 挪动(nuó)
B.顷刻(qǐnɡ) 拾阶(shè) 翘首(qiào)
C.祈祷(dǎo) 归咎(jiù) 柏林(Bó)
D.虔诚(qián) 凛冽(lín) 赎罪(shú)
【解析】 A项,“舷”应读xián;B项,“翘”应读qiáo;D项,“凛”应读lǐn。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技俩 摧枯拉朽 端倪 妄加揣测
B.耸峙 焦躁不安 梦魇 永保生机
C.肃穆 白浪如炼 呼啸 感慨万千
D.嬉笑 诙谐幽默 悚然 厥功甚伟
【解析】 A项,技俩——伎俩;B项,永保生机——永葆生机;C 项,白浪如炼——白浪如练。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安倍晋三上台后,要求修改《防卫计划大纲》,计划从美国购买“全球鹰”无人机和“鱼鹰”运输机,其危言危行必将加剧钓鱼岛危机。
B.电视剧《亮剑》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要讲给孙子孙女听。”
D.著名记者朱启平写下了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落日》,向祖国人民报告日本法西斯签署无条件投降议定书时的场面。
【解析】 A项,用词不当。“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应改为“危险言行”。B项,望文生义。“万人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