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5140个字。
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解析)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比至陈 ( )
(2)苟富贵 (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4)不辱使命 ( )
(5)寡人谕矣 ( )
(6)然志犹未已 ( )
(7)遂用猖蹶 ( )
(8)先帝不以臣卑鄙 ( )
答案:(1)等到 (2)如果 (3)难道 (4)辱没、辜负 (5)明白,懂得 (6)仍、还 (7)失败 (8)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解析】选C。A项“信”通“伸”;B项“错”通“措”;D项“被”通“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进入外企,怎样才能如鱼得水一展宏图,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B.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C.难道弗格森要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说服佩普接手红魔?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解析】选B。“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 )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解析】选B。正确的划分是: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文: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译文:
(4)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译文:
答案:(1)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4)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陈涉世家》作者是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B.《隆中对》作者是陈寿,史学家。字承祚,晋朝安汉人。
C.《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