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90字。

  集宁一中教学设计 (高  一 年级  学科  语文 )
  设计教师:          2014年  2  月  20  日
  课   题       《登高》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    方法。
  3.德育目标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难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
  二、设疑自探
  (一)学始于疑
  大家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1.谈谈诗人登高所见、所闻;触发了哪些思考与感慨?
  2..此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3.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为:1.感情?2.特点?鉴赏?
  (二)自探要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