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20字。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剧情,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戏剧的主题;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梳理,把握剧情;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本色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古代戏曲的曲词美;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体会其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通读全文,了解窦娥的冤情,掌握课文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赞美窦娥反抗精神的主题。
难点:元杂剧的内容、结构特点以及元代北方方言口语特点,浪漫主义的写法及作用。
教学安排:3课时
一、知人论世 自读《优化方案》第3页,了解关汉卿及元杂剧的基本常识。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
(一)体裁特点:
1、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
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
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
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
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
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2、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