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9张,课件制作简明扼要,教案约10600字。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3、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读写品悟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是什么色?——生:绿色
  师:你们看见绿色想到了什么?(赶快,一秒钟)
  师:绿色,不仅在视觉上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陆蠡.( lǐ )     涸辙.( zhé )    淅.沥( xī )    猗.郁( yī )    移徙.( xǐ )           婆娑. ( suō )    瞥.见( piē )    蕈.菌(  xùn  )     揠.苗助长( yà )
  三、整体感知:
  (一)解题
  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
  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小结:从这里可以看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但是,要想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光凭题目行吗?还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思路
  1、寻(遇、得、选)绿(1~4段) 【称呼:绿影】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