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601个字。
《空城计》教学设计
教师:刘龙台中学李娜
课题:空城计课型:多媒体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会概括人物特点。
2、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分析课文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位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的细节描写对塑造这两位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语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那么,“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如何体现其“智绝”特征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品读、分析
1、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诸葛亮为什么要冒险实施”空城计“呢?
明确:“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情势危急,逼不得已)
2、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情势的?
一是魏兵来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气势盛:“蜂拥而来”,“尘土冲天”,“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二是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是用众官“尽皆失色”侧面烘托。众官跟随诸葛孔明,也都是身经百战,这时竟然也“尽皆失色”,可见情势确实是万分危急。
3、在如此危急的情势下,孔明不得已实施了空城计,那么他空城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语言:“将旌旗尽皆隐匿……吾自有计”。写出了他从容镇定,沉着应战,在“空”字上做足文章;动作:“披鹤氅……焚香操琴”。写他面对强敌,机智设计,表现出人物敢干迎险的胆量和善于斗险的谋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