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个字。
教案设计者:翟鸣建审核人:刘占石
课题:化石吟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积累重要词语,了解科学诗的相关知识,学习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法,探究法,在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化石的赞美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感悟作者的情感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教学准备:化石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奇幻qíhuàn:奇异而虚幻。奇异变幻。奇异得让人不敢相信。
远古yuǎngǔ:最久远的古代,即上古。
骸骨háigǔ:尸骨。尸骸之骨。又指身体。旧称一身为上尽事,故辞官称乞骸骨。
乌有wūyǒu:虚幻;不存在。
潜行qiánxíng∶在水下行走。秘密行走。
裹藏guǒcáng:缠绕着(人或事物夹杂在别的人或事物里面)。
葱茏cōnglóng:(草木)清脆茂盛。
幽雅yōuyǎ:幽静雅致。
叹服tànfú:称赞而且佩服。
造物主Zàowùzhǔ∶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万物的创造者。
海枯石烂hǎikū-shílàn: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也指永久不变,多用作誓词。
日转星移rìzhuǎnxīngyí:形容发生极大地变化。
〈二〉新课引入
朗诵截取诗文——“肉体早已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果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串珍贵的密码。”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这段文字是对什么的描写?
引出课题——《化石吟》
〈三〉阅读提纲
谈谈自己了解有关“化石”知识
〈四〉自主学习
〈五〉讲授新课
一、自学指导(一)
1.作者简介
张锋,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张锋在生物研究上有很高的地位,对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文本知识: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中名称。是歌唱、赞美的意思。化石吟,就是歌唱(赞美)化石的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同时也是一首抒情诗。科学诗就是以诗歌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一种文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