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有教学设计,约1960个字。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季晓庆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
2、努力提高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4、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联系实际,思考“我们现实社会有大同社会的影子吗?”
学习方法
1.朗读法。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春秋末年,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先哲孔子论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希望君王施行大道,构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
二、学习目标展示
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
2、努力提高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4、背诵全文。
三、正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不会读的字词或句子用笔勾画出来。
2、学生交流自学困惑。
3、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1、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3、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4、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4、指两名学生(男、女各一人)试读,其余学生评价。
5、齐读课文。
(二)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可小组讨论。
2、自学检查完善笔记。
(2)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