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90个字。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一、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 知识点梳理
作者作品简介 1.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享有“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3 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4. 何其芳,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作品有散文集《画梦录》。
6.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7.《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8.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9.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文体知识
元曲的相关常识: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秋思》就是小令。
概括内容 1.《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2.《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济南冬天“温情”宜人的气候和山青水绿、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3.《风雨》这篇写景散文,用细腻的笔调,通过对自然界众多事物及其动态变化的细致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一个全景式的风雨世界,写尽了风雨的力量和魂魄。
4.《秋天》这首诗作者以敏锐的诗心捕捉景物,绘出了秋天的风彩,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5.《观沧海》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6.《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7.《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赞美了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表达对春天西湖的喜爱之情。
8.《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萧条冷落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写景方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相结合、从多种感官写、多角度的进行描写、丰富的想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二、核心考点剖析
考点一:写景方法
考点透析: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写景散文中常见的题型,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分析: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入手,从正面与侧面相结合、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入手,从上看、下看、近看、远观等多角度进行描写入手,从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入手分析。
例题1:作者是如何调动感官来写春花的?试举例加以分析。
答案: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描绘出春花色彩的明亮、鲜艳。听觉、视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从侧面烘托春花的繁盛、艳丽、芳香。嗅觉;“花里带着甜味儿”突出春花的香甜。
点拨:抓住春花的特点分析。
考点二:赏析句子
考点透析: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