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20字。
必修一 文言文复习学案(4课时)
Xuzhouyizhong dingyun
学习目标:
1. 自主积累并掌握课文中的实词、虚词、活用及常用的文言句式。
2. 梳理文本理解文意,注意课本写作素材及章法技巧的积累运用。
3. 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
劝 学
【文学常识】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 (2) 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君子生非异也
2.古今异义
(1) 輮以为轮
(2) 金就砺则利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词类活用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 其曲中规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輮使之然也( )/ 不能十步( )
(5) 用心一也( )
二、文言虚词
1. 而 ⑴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于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善假于物也
3.之 ⑴ 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⑵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 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句式类型 ( )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2.句式类型 ( )
(1) 鞣以为轮 (2)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句式类型 ( )
(1) 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善假于物也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文本•感悟】
(1)思想内容:
(2)写作启示:
师 说
【文学常识】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