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30+7150字。

  13 师说                   2            
  《师说》导学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练朗读课文。
  2. 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4. 掌握实词“师、道、惑、知”和虚词“者、乎、于、之”等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重点】
  1. 了解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和择师的标准。
  2. 分析特殊文言句式和几个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
  1. 第一段论点的推出过程。
  2. 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讨论法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
  ……
  《师说》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 学习第2.3.4自然段,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 借鉴本文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的议论方法,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
  3.深入学习韩愈尊师重道的论述,树立谦虚学习的风气。
  【学习重点】
  1.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学习。
  2.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的掌握和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
  【学习难点】
  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学法指导】
  诵读法  分析讨论法
  【知识链接】
  关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资料
  ① 孔子师郯子。《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犹信。’”
  ② 孔子师苌弘、老聃。《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按: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天运篇》)
  ③ 孔子师师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