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0字。
师说(教师版 初稿)
执教: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仲彩燕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研读文本,初步掌握积累文言知识点的方法;
2.学会深入研读文本,以师说的精神咀嚼情感赏析手法。
【学习内容】
活动一 初读文本 掌握内容
节次 古今异义 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概括本节内容
1 学者:求学的人 无:无论
从而: 跟从进而 受(授) 所以、固
乎 惑而不从师(形作动) 师者(判断句) 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提出“师”的作用、必要性及标准。
2 众人:一般人
小学: 不(否) 出 下 圣 愚 所以 于 或 乃
则(却)之
其 耻学于师(形作意动)羞
小、大 齿(提及) 句读之不知(宾前) 批判耻于从师的时俗: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自身耻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
3 不必:不一定 常:固定 道 贤于弟子(状后或介宾倒装) 圣人寻师及作者的观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 传(ZHUAN)
嘉 不拘于时(被动),学于余(状后) 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
总体感受
活动二 再读文本 赏析手法
三组对比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作者的议论、抒情
1.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愚益愚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反问)
2. 于其子 爱子,择师而教 小学而大遗
于其身 于己,耻学于师 吾未见其明也(否定)
3.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师道不复,智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其可怪也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