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四单元
【备课资源链接】10短新闻两篇.doc
10 短新闻两篇.doc
11 包身工.doc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
【备课资源链接】11包身工.doc
【备课资源链接】12飞向太空的航程.doc
第四单元测评A.doc
第四单元测评B.doc

  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见证历史,演绎尊严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撤离时的情景。它以独特的方式把细节勾连在一起,巧妙地把现实场景和历史场景编织在一起,字里行间蕴含着见证历史、演绎尊严的深刻内涵,全篇显得荡气回肠、别具一格。
  1.生动的细节勾连
  有人说,细节是文学作品和通讯作品里的专用道具,在强调精短的消息作品里派不上用场。仔细研读本文,你就会发现细节在消息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既不能讽刺英方撤离的情况,又要见证殖民统治历史结束的象征意义,演绎祖国国家尊严,细节勾连的作用功不可没。
  例如,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之一的彭定康在“30日下午”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在蒙蒙细雨中”,作为“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这些细节描写把英国对香港的管治已到了“日落余音”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在含蓄的细节勾连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再如“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一细节的点染,进一步烘托出英国在香港的“日落”。之后便有了“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正是有了这些生动的细节,突出了见证历史、演绎尊严的主题,反映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走向富强的豪情,报道的思想内涵才更为深刻。
  2.巧妙的场景编织
  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时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不仅如此,作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巧妙地编织了与香港回归相对应的一些历史背景,从而使读者从场景的气氛中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演绎出一曲荡气回肠的祖国赞歌。
  例如,第一个场景写到30日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时,作者回忆了港督府的修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包括彭定康在
  ……
  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降落(jiàng)     接载(zǎi)
  撤离(chè) 蒙蒙细雨(méng)
  B.港督(dū) 旗帜(zhì)
  号角(jiǎo) 面色凝重(níng)
  C.赠言(zhèng) 油漆(qī)
  停泊(bó) 世人瞩目(zhǔ)
  D.紫荆(jīn) 汽艇(tǐng)
  悬挂(xuán) 冉冉升起(rǎn)
  解析:A项,“载”应读“zài”;C项,“赠”应读“zèng”;D项,“荆”应读“jīng”。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   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   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   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心智   竟然   注视
  B.心志 竟然 凝视
  C.心志 居然 凝视
  D.心智 居然 注视
  解析:“心智”,思考能力,智慧;“心志”,意志。“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吃惊的程度比“竟然”重;“竟然”,同“竟”,表示出乎意料。“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注视”,注意地看。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横跨东西的沪昆高铁,将以其高速度、大运力,突破中部、东部、西南地区的交通瓶颈,成为提高东西部区域经济共进的“金钥匙”。
  B.各成员国强调,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起核心协调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在国家平等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发展。
  ……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辉映(yìng)     九霄(xiāo)
  奇迹(jī) 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ì) 酝酿(ràng)
  横亘(gèn) 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 苛刻(kē)
  扭转(niǔ) 载人飞船(zài)
  D.着陆(zháo) 耸入(sǒng)
  轨道(ɡuǐ) 可供借鉴(gōng)
  解析:A项,“迹”应读“jì”; B项,“酿”应读“niàng”;D项,“着”应读“zhuó”。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   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2)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   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3)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4)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   的各种身体测试。
  A.托举  震惊  实行  苛刻
  B.带着 震动 实行 苛求
  C.托举 震动 实施 苛刻
  D.带着 震惊 实施 苛求
  解析:“托举”把火箭推动飞船飞上天的状态很形象地表达出来,而“带着”则应是火箭在前,飞船在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不准确。“震动”指(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内心不平静,“震惊”则是使人大吃一惊的意思。“实施”虽也有“实行”的意思,但它比“实行”严肃、庄重一些,它后面往往跟的是“法令”“政策”等。“苛求”后面往往有宾语,而“苛刻”一般没有。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银行贷款限制放松和两次小幅降息给中国经济提供了动力。最新迹象表明,中国可能已摆脱许多经济学家曾担心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
  第四单元测评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泊(bó)      结束(shù)
  凋谢(diāo) 婆娑起舞(shuō)
  B.嬉笑(xī) 死难(nàn)
  沼泽(zé) 浑身发抖(hǔn)
  C.雏菊(chú) 咳嗽(sòu)
  嘈杂(cáo) 睡眼惺忪(xīng)
  D.脚趾(zhǐ) 蹒跚(pán)
  酝酿(rǎng) 不假思索(jiǎ)
  解析:A项,“娑”应读suō;B项,“浑”应读hún;D项,“酿”应读niàng。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霭  座落  别出心裁  浮想联翩
  B.干练 安详 歪门邪道 绿树如茵
  C.销假 陨落 暗度陈仓 唇枪舌剑
  D.擦粉 凋敝 惨无人道 步履蹒跚
  解析:A项,“座”应为“坐”;B项,“茵”应为“荫”;D项,“擦”应为“搽”。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人老在讲国家利益,我们绝不能跟在他们后面鹦鹉学舌,我们有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
  B.“原先九死一生的创业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他感慨地说,“所以我现在仍从事医疗事业,再难再险,也从没有丝毫改变的想法。”
  C.记者看到,靠近汽车总站的一处别墅区,田字形甬道整修得很干净,优美,但入住户寥若晨星,土黄色外墙里面并没有多少生机。
  D.我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很感兴趣,我相信这届博览会和这次采访,会让我记忆犹新,留下非常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解析:A项,“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B项,“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C项,“寥若晨星”,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D项,“记忆犹新”,对往事的印象还很清晰,好像新近才发生的一样。形容印象深刻。句中的“博览会”和 “采访”还没开始,误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