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四单元
4.1.doc
4.1.ppt
4.2.doc
4.2.ppt
4.3.doc
4.3.ppt
4.4.doc
4.4.ppt
4.5.doc
4.5.ppt
测评4.doc
整合4.ppt
资源4.1.doc
资源4.4.doc
资源4.5.doc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抛江过其下,嵌(qiàn)岩窦(dòu)穴
  有俊鹘抟(zhuān)水禽
  B.丹藤翠蔓(màn),罗络其上,如宝装屏(píng)风
  沙洲葭(jiā)苇
  C.碧峰巉(chán)然孤起,上干(gàn)云霄
  晚泊(bó)沙夹
  D.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qì),有碑载(zǎi)其事
  溯(suò)流行七百里
  解析:A项,“抟”应读“tuán”;C项,“干”应读“gān”;D项,“溯”应读“sù”。
  答案:B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然
  ①杰然特起(      )
  ②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③实不然也(      )
  (2)以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之
  ①然小孤之旁(      )
  ②自数十里外望之(      )
  ③徙倚久之而归(      )
  ……
  项羽之死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着一同唱歌。
  直夜溃围南出 溃围:突围。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汉军皆披靡 披靡:溃散。
  C.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快:快速。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惊吓后退。
  D.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难道。
  项王自度不得脱 自度:自己估计,揣摩。
  解析:C项,快:痛快,畅快。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吾知公长者
  D.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解析:D项,慷慨:情绪激昂。A项,山东:这里指山的东面。今指山东省。B项,地方: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C项,长者:忠厚的人。今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年高有德的人。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左,乃陷大泽中
  D.项王军壁垓下
  解析:A项,名词的使动用法。B、C、D三项,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D.左,乃陷大泽中
  解析:A项与例句句式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省略句。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5.阅读文本,完成第5~9题。
  ……
  第四单元测评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阅读题(共4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①《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②《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鐹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鐹船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鐹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④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