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教案约6420字。
课题:祝福(四课时)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1. 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的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理清小说结构,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
3. 体会本文情节、环境、人物与主题间的密切联系,把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 认识鲁迅作品的深刻的主题思想和意义。
【学习重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学习难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学法指导】诵读法、质疑探究法、合作研讨法、分层研究性学习
课前预习:
【文学常识】
1.背景介绍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统治和压迫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