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字)
   散文教学新理念的确立
     柳州铁路局子弟学校:夏卓亭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感染力的一种教学类型,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创新作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我在《五月的青岛》的教学中,始终抓住“认知、感悟、鉴赏”三个环节,将之以散文来教学,以诗歌来诵读,以画作来品味,让学生读之于文学,感之于形象,从而探索出一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散文教学模式的新路子。
以“认知”为切入点。以现代散文教学而言,每篇文章的组成不外乎是“人、事、景、物情、理”六个要素。概括而言,即是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散文教学的整个活动原本是将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不能没有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天生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描绘五月表岛的自然之美和人事活动,是《五月的青岛》这篇优美抒情散文的最大艺术特点。1936年6月,老舍在青岛一个平民作家的真实想法,用炽热的情感,独到的视觉,深刻的感悟,倾情脚下的土地,关注周边的生活,留心草木山水,字里词间,无不充溢着对青岛的热爱和赞美。《五月的青岛》从教学的要求到重难点解决,从内容的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流露,从语言的安排到表现手法的运用,教师都应以“认知”为切入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突出强化“欣赏文学作品”这个教学目的。通过剖析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情趣、深邃哲理和语言美感,让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文学的感染和熏陶。散文教学重在对散文意蕴的把握,重在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更要以“认识”为切入点。老舍先生在《谈叙述与描写》一文中说:“作文章有如绘画,要先安排好,使文章有实有虚,实而不板。”倘若我们留心一下老舍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济南的春天》还是《五月的青岛》,都显示出一位“天才画家”的高明:把文章当作一幅画来描绘。他在抒写自己的情怀时,并非面面俱到,作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尽可能把自己的思想“先安排好”。他彩“泼墨大写意”手法,将自己对五月青岛的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于所写的“景、人、事”之中,即寄情于五月青岛的鲜花、绿色和人事活动上和掌握,是建立在学生阅读认知的心理和规律基础上的。教师应通过引导,让学生顺利地把握文章的要旨。
以“感悟”为突破口。我在教学《五月的青岛》中,即以学生的“认知”为切入点,又以学生的“感悟”为突破口。第一步:创设情景,引人入“画”。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老舍先生在写景上独具匠心。仲春初夏的五月青岛,“到处花香,绿意无限”。四月下旬樱花盛开,随之而来的是“丁香、桃、梨、藤萝、杜鹃”竞相开放,可谓繁花簇簇,姿态各异,色彩纷呈,香气袭人,真是春色满园,春光无限。再听里弄人家,路旁小院中传来的卖花声声,让人顿感春风浩荡,春意醉人。青岛是避暑胜地,鲜花、绿树、阳光、沙滩,让人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忘情于其中。人们自然会感到“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绿,特别可爱”。从陆地写到海上,从叶绿写到海绿,笔走灵动,尽显大家风范。作者写绿叶,不仅有“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绿色的静态区分,还有“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的动态描写,绿的广阔和无限全见笔端。尤其是两处“春深似海”更用得绝妙。前一处为引用成语,后一处为直接描写。“对照叶子的绿,才发现海水同叶子是一样的颜色”——海水像春天一般绿,巧妙照应了“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绿,特别可爱”。鲜花使人“眼明神爽”,绿叶使人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那份喜悦,那份真情,跃然纸上,“欢喜狂歌,下海畅游”的冲动,已尽在不言中。这种“引人入画”的情景创设,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以及崇尚自然之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