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0个字。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字、词、句;能自主的复述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探究,学习以对话的方式,多种描写方法并用来反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思想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三个形象上能反观自己及周围的人,提高辨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很高。尤其是在语文的学习上,有很浓厚的兴趣,上课积极思考,参与度高。但由于是农村中学,他们的经历见识较单一,所以想象力不丰富,自信心不强。在语文学习上也表现出思维模式单一,语言表达上存在局限性。我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与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真正动脑,大胆发言。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锻炼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自主的分析文章,并运用有感情诵读的方式来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背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4教学过程.
【导入】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一)、激趣导入,言说作者(明确目标)
(出示鲁迅头像图片)他是谁?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你能不能结合我们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以及你读过的他的文章简单的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教师补充“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那么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社会的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找一找答案。(板书题目,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走进文章的最好办法是先走进作者,在感受不同的评价中,尤其是伟人的评价中设计问题,引起对文章的期待心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