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约1910字。
《师说》导学案(必修3)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知识储备】
(一)关于作者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二)背景资料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中,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 “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就是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
(三)字音识记:
近谀yú 老聃dān 贻笑yí 谄媚 chán mèi 句读dòu
郯子tán 师襄xiāng 苌弘cháng 六艺经传zhuàn 或不焉fǒu
(四)疏通文意
朗读课文,对照课文下的注释,疏通课文大意,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或师焉,或不焉( )
2.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 古义: 今义:
句读之不知 古义: 今义:
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