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10字。

  《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2、改写。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引导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便对诗歌的意境美有更深入的品味。
  3、比较阅读。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杜诗的意境和创作风格,把李白的诗歌创作特色进行比较无疑是切合实际的作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 点 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难 点 “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回顾导入】
  告别张若虚笔下那美轮美奂的春江月夜美景,走过孟浩然那心驰向往的鹿门,翻越李白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天姥山,今天,让我们跟随“诗圣”杜甫一起登上岳阳楼,感受那里别样的风采。
  (板书:登岳阳楼)
  【图片导入】
  以岳阳楼图片(见PPT)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师生共同回顾)
  (二)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诵读感知(以读带悟,把握感情基调):
  1、生自由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